6月26日,“‘跨越七十年的對話’——《惟精惟一》《一期一會》圖書分享暨研討會”在中國外文局舉辦。
《惟精惟一》和《一期一會》由國家級對日傳播期刊《人民中國》原總編輯王眾一編著,新星出版社出版。《惟精惟一》書名取自《尚書·大禹謨》中的“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梳理了《人民中國》從1953年創刊至2023年的70年歷程。《一期一會》遴選了王眾一于1990至2023年33年間,撰寫的報道、訪談、評論、綜述、論文等。
于濤致辭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于濤在致辭中表示,《惟精惟一》《一期一會》兩本書系統梳理了《人民中國》雜志70年的發展脈絡,呈現出王眾一多年從事對日傳播工作的思想結晶和中外人文交流的精彩篇章,也是對新中國發展足跡和中日兩國關系起伏變化的真實記錄,踐行了總書記“始終堅持文化建設著眼于人、落腳于人”的要求。
于濤表示,新時代新形勢下,外文局將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建設世界一流、具有強大綜合實力的國際傳播機構,不斷提升“一國一策”的傳播效率和精準度。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趙啟正在書面寄語中表示,這兩本書見證了中國從“對外宣傳”向“公共外交”轉型的歷史進程,有助于中國對日公共外交實踐的理性總結與意義提煉。趙啟正指出,《人民中國》的“前世今生”有力說明,中國的公共外交并非西方理論的簡單移植,而是根植于中日文化傳統的跨越、又在全球化中迭代的新世紀創新實踐。其核心價值在于揭示了有效的公共外交本質是在時代變局中持續尋找文明對話的最大公約數。
原文化部副部長劉德有致書面寄語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一期一會》和《惟精惟一》兩本書中呈現出的對外傳播實踐,集中體現了認識和執行這一任務的自覺性。
新星出版社社長馬汝軍回顧了兩本書的編輯過程。兩本書自4月問世以來廣受好評,許多讀者反饋表示,閱讀它們不僅加深了對中日關系復雜性的認知,也對兩國關系未來發展有了更多期待。
座談會上,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總編輯趙珺表示,兩本書對《人民中國》而言,既是總結,更是起點,將促使我們進一步思考如何活化歷史內容的當代價值。
高洪作主旨發言
中華日本學會原會長高洪表示,兩本書中收錄的大量精品文章,有助于讀者拂去虛假信息的泡沫,還原真實歷史原貌。
張云方作主旨發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高級研究員張云方在主旨發言中表示,王眾一勇于探索,大膽改版,把握時代脈搏的同時不忘細微,對俳句、動漫、熊貓等題材的挖掘贏得了中外讀者的好評,也為中國媒體界提供了有益啟示。
王眾一進行分享
作者王眾一分享了兩本書的構思與感想。他表示,《惟精惟一》的書名喻示《人民中國》是我國外宣期刊中始終堅持“一國一策”、精品辦刊,保持較高“骨密度”的刊物,旨在對《人民中國》70年的發展歷程做較為系統完整的“斷層掃描”式梳理。《一期一會》則有兩層含義,一是來自茶道用語,指人與人的相遇是緣分,一是指《人民中國》作為月刊,和讀者的交流本身也是“一期一會”。
在互動交流環節,來自中國國際圖書貿易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播電視總臺、歐美同學會留日分會、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機構的10余名嘉賓結合自身經驗,分享了閱讀這兩本書的感想和建議。
活動現場
本次活動由中國外文局新星出版社、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共同主辦,來自中日兩國學界、媒體界、文化界相關人士約60人出席。